报名

关于我们


filMarathon发起于2018年的上海,是一个以限时创作比赛为原点,致力于为青年影人及电影爱好者提供学习、合作和交流机会的平台。通过举办「48小时电影马拉松」、「全球AI电影马拉松」等系列比赛及配套周边活动,我们希望链接来自不同地区和背景的创意从业者和潜在从业者,打造属于filMarathon社群丰富多样的创作者生态。

    通过

  • 为期48小时的短片制作比赛,
  • 丰富的赛前理论与实践工作坊,
  • 和院线标准的赛后观影与主创问答,
  • filMarathon希望

  • 打破中国电影从业人员及电影制作爱好者之间的壁垒,
  • 打通专业与非专业学生、国内高校与留学生、从业人员与在校学生之间的链接,
  • 打造一场集学习、合作与交流于一体,将人才教育与职业发展相结合的专业电影赛事。

获奖作品

点击作品名称,欣赏历届获奖作品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Portfolio 1

评委导师

嘉宾简介(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安键豪

制片人、二十八街影业创始人。安键豪致力于独立电影的开发与制作,通过发掘新生代创作者为华语电影注入新鲜血液。代表作《爱是一把枪》(威尼斯电影节获奖)、《草木人间》(大陆票房收益1.2亿)和《植物学家》(柏林电影节获奖)。

安娜

导演作品荣获奥斯汀电影节组委会颁发的最佳短片奖,该作品以其独特的创意和深刻的叙事风格获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此外,该作品还成功入围了圣路易斯国际电影节。

曾思敏

伦敦艺术大学传媒电影系毕业青年导演;漫威、华纳兄弟影业灯光电力师;英国二级电工证获得者;正在英国电影行业持续发展自我艺术创作与电影技术提高之路。

常河

纪录片导演,历任澎湃新闻副总编辑、梨视频副总裁/副总编、上海《东方早报》副主编。互联网纪录片平台“篝火故事”创办人。摄影作品《中国动物园》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荷赛奖”)自然环境类二等奖。

常智荣

知乎盐选专栏作家,创作小说多部,作品《未来商店》已出售影视版权,由北京土拨黍影业筹拍中。创作上海欢乐谷大型实景剧本杀《谜谷暗影》。

陈杰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硕士,上海电影评论学会成员,创作基于童年、记忆与家乡。编剧导演作品《沙市女儿》、《椿象》、《有关于婷》等。曾获教育部国家奖学金、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Cine next青年影展一等奖等奖项。

陈夏燕

在韩制片人,2016年至今,曾在SIDUS、Megabox、 CJENM韩国影视投资制作、发行公司任职。参与影视项目《消失的夜晚》、《老千3》、《狩猎的时间》 (Netflix)、《都市怪谈》(Netflix)、《狩猎》等作品的策划制作及其投资。

陈小雨

导演,编剧,毕业于多伦多电影学院制作系,2011年开始电影制作。完成院线电影长片《乘船而去》,获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最佳编剧奖及新人单元最佳导演奖提名、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

陈信源

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硕士,导演作品曾在金鸡百花电影节、澳门国际电影节、华语青年电影周、重庆青年电影展、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短片联展等国内外数十个电影节中获奖及入围,多次荣获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等奖项。

陈彦锴

导演,代表作有《痕迹在消亡》、《寒春》、《离岸潮》等,入围Hishorts!厦门短片周、ReelFocus、北京国际短片联展等。

仇晟

编剧、导演,淸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本科,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制作硕士,曾入选金马电影学院及柏林天才训练营。长片首作《郊区的鸟》获得FIRST最佳剧情长片,并入围瑞士洛迦诺电影节等。《生命之歌》获上海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眞人短片奖。

单佐龙

电影制片人、电影策展人及纪录片导演,创办荡麦影业;制片首作《路边野餐》于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马奖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等斩获诸多重要奖项;制片作品《地球最后的夜晚》入选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并全球发行。

Danni Hu-Yang

创作包括诗歌、剧本、舞台表演;表演登上过纽约 Judson Memorial Church 和 Dixon Place 等舞台;在不同社区开展工作坊,包括开放式写作、即兴表演、肢体语言研究、酷儿文化。

邓晓珍

美术指导,在观察与实践中得到独特的美学视野。以美术指导、副导演或纪实摄影等身份参与制作院线电影《乘船而去》,纪录片《走起!》和短片《回到现实》等。

董楠

她制作的作品曾被正式选入并展映于重要的文化活动,包括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和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节,因其艺术价值和跨文化吸引力获得广泛认可。

傅木兰

动画导演,合作品牌包括迪士尼动画、亚马逊、TEAM WANG DESIGN、BBC、可口可乐等。其独立制作的动画短片先后入围数十个国际电影节, 荣获BAFTA与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的多重奖项。

贺以柔

网络大电影《干将莫邪之英雄荣耀&雌雄双剑》,宝马微电影《神奇爸爸》,动画电影《美人鱼》及院线电影《超级莫莉》编剧、策划;曾作为电影开发专员参与《陆垚知马俐》、《建国大业》等院线电影。

洪榛怿

编剧、导演与制片人。导演编剧电影短片《分与离》2021年入围美国学生奥斯卡半决赛;作为制片人制作了长片电影《去看大海》,入围2022 HAF 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WIP入选计划;作为联合制片人制作了长片电影《所有忧伤的年轻人》。

华安

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曾任阿里文娱市场研究;纽约外百老汇音乐剧《pear garden opera house》编剧,乌镇戏剧节《零度可乐碎了》编剧、导演,创作音乐剧剧本《李清照》并入围上海大剧院孵化计划。

黄超

咔么租赁首席技术支持官,RED/佳能/索尼/ATOMOS等品牌技术支持官,MOVCAM特聘讲师;从事影视行业十余年,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为上百个拍摄团队提供专业器材拍摄方案。

黄树立

导演,摄影师。短片《当我望向你的时候》获得戛纳电影节酷儿棕榈奖,圣丹斯电影节短片评审团奖。短片《经过》入选柏林电影节。作为摄影师拍摄电影作品,《人海同游》入选鹿特丹电影节,《再见,乐园》获得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大奖。

黄悦

策展人、业余电影制片、咖啡师。耶鲁神学院宗教与文学硕士,CineCina纽约华语电影节策展人。2019年于上海成立方坛文化,投资出品《椒麻堂会》、《漫长的告白》、《白塔之光》、《改造日记》 (VR)等。

黄梓

在纽约大学艺术学院修完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后决定休学。他在学校创作的短片《彼岸》入选法国昂热电影节、北京独立影像展等影展。其首部长片《小伟》(原名:慕伶,一鸣,伟明)获得FIRST青年电影展评委会大奖。

蒋能杰

独立制片人、纪录片工作者、导演,棉花沙影像工作室 创始人。创作的题材有关注留守儿童、抗战老兵、尘肺病、心智障碍等群体。代表作《村小的孩子》、《矿民、马夫、尘肺病》。作品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国内外影展。

Justin Scholar

Justin Scholar 玉刻是一位来自纽约的制片人,毕业于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现在作为一名artist-in-residence居住于成都。

劳馨莹

《小晖和他的牛》导演,获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特别提及奖,致力于在电影中表达现实社会中人们难以⾔说的脆弱。

李德康

南京艺术学院,青年写作者。2022年《那桥·那水·那门》获巴塞罗那环球国际电影节最佳学生长片、提名荷兰新视野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长片等;2023年《风兮风兮归故乡》入围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青年影像盛典、搜狐靑幕导演扶持计划。

李佳怡

她出演的作品入围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青年原创短剧展演季等多个知名影视活动。

黎小锋

纪录片导演,博士,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主要作品《游神考》《遍地乌金》等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日本山形纪录片节等海内外影展参赛、获奖,入选釜山电影节 AND项目、CNEX基金等。

李昕元

复旦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任职于柠萌影业剧本中心管培生,串联市场、编剧和导演各方需求。

林见捷

编剧,导演,毕业于纽约大学Tisch 艺术学院电影制作 MFA。电影《家庭简史》入围2024年圣丹斯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是第一部同时入围这两大影展的华语首作。

林星辰

导演作品包括《流浪》、《深海孤独》等剧情短片,曾入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作剧本《信鸟》并获得金鸡电影节首届创投大会腾讯影业“中国好故事”奖等。

凌零

原创音乐剧团队“茸熊有文化”创始人;音乐剧《斜杠进化论》编剧、作曲,入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华语音乐剧大赏、中国大戏院微戏剧等。

刘从容

檀国大学公演艺术学科研究生,电影杂志编辑,在韩国时参与过留学生创办的电影放映厂牌,策划并执行过多次电影相关的放映活动。

刘芳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独立编剧的长片电影剧本《驾!》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青年编剧扶持,并入围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终审,曾在上海多家影视传媒公司从事影视责编和剧本开发工作

刘竞宇

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迪拜艺术家黄金签证持有者;拍摄短片《锁梦》、《掘墓人》、纪录片《一条大河》等曾入围全球数十个电影节,包括A类电影节与奥斯卡认证电影节。

柳莺

电影自媒体深焦DeepFocus联合创始人,海外发行厂牌“视幻文化”主理人,参与包括《椒麻堂会》、《日光之下》等的制片及海外发行工作。2018年出品影片《漫游》入围釜山电影节新浪潮竞赛、柏林电影节等海内外电影节展。

呂博文

四川传媒学院,青年导演,导演作品获得First、西影春光等电影展奖项,生长于陕北延安,师从魏龙彪先生,系西安春光映画第八届毕业学子。

陆晨

导演拍摄的微电影短片《Ash烬》在New Era青年电影节等国际影节展出。作为导演和摄影指导等职务参与拍摄,与迪士尼、小米、RADO雷达表、GAP、Bilibili等品牌和公司有多项合作的经验。

陆地

曾任DNEG影视特效特效总监,参与作品《星际穿越》、《奇幻森林》获两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南加大及上海交大讲师。

呂诗雨

导演、编剧,布朗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本科,AFI美国电影学院MFA。短片《周日永恒》入选Short Shorts亚洲国际短片节、美国亚裔国际电影节。短片《永久居留》在NEW ERA青年电影季、英国电影节和阿姆斯特丹电影节荣获最佳短片。

南鑫

于2021年完成长片处女作《钓鱼》,入选了第16届first青年电影展“惊人首作”单元、第37届法国贝尔福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2023年拍摄的电影《去马厂》入围第17届first主竞赛剧情长片单元。

你的不秃头

社交媒体KOL,新锐短片导演;喜欢创作,享受用影像讲故事的过程。最开心的事是想出有意思的选题,最难受的是拍不出来。

倪佳楠

美国电影学院,EST N8销售主管,曾在大地影业以及Blue Box Financing工作。她为多部大制作影片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四海》、《虎妈》、以及《40 ACRES》(R.T.Thorne),《KILL OR BE KILLED》(Nick Zigler)等。独立制片人,曾获Sloan grants。

乔思雪

毕业于法国巴黎3IS国际电影学院;创作长片电影剧本《脐带》入选2019届FIRST创投会、香港国际电影节第二届HAF Film Lab,长片处女作《脐带》入围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 单元。

Scandar Copti

导演作品包括《Ajami》等剧情电影,曾获戛纳电影节最佳新人奖,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长片最终提名;纽约大学电影系教授;曾任多哈特里贝克电影节和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组委会。

师毓淇

青年导演,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进修班班主任、上海东方艺术进修学院表/导演教师、毓见戏剧研习工作室创始人。

Sophie Shi

香港理工大学英文系本科,从德勤香港注册会计师转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电影学院创意制片人硕士。目前就职于以发行亚裔/亚洲电影见长的 EST Studios,任采购部门主管;曾参与李安导演的李小龙传记电影的开发和多部HBO美剧制作。

苏夏一

常驻伦敦的艺术家,从事摄影、写作与电影方面的创作。她的艺术实践关注个人的精神体验,致力于探索生命的真相。私人与普遍、已知与未知、短暂与永恒,她的作品聚焦于多个层面上的交织地带。

孙宁

上海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作曲博士、音响导演硕士,上海电影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沉浸式空间艺术科技联盟理事、M-techFusion创始人。致力于作曲/电子音乐作曲、空间音频-跨媒体交互设计研究。

汤雯迪

纽约大学Tisch/Stern双学位项目,导演、编剧,纽约女性基金会赞助导演和BAFTA国际人才项目导演。导演作品曾入围包括SXSW,罗德岛电影节,挪威短片节等国际影展。最新作品《鱼缸Fishtank》是翠贝卡女性影人项目的获奖短片。

涂琳

导演、编剧,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艺术学院,美国西北大学影视戏剧写作研究生。短片《口腔溃疡》作为山一女导演短片扶植计划作品,入选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短片竞赛。

文琛

照明娱乐 Illumination Entertainment 电影顾问,上海市语协会员,美国科幻诗社和童书协会成员,曾任上海电视台主持人。

邬梦雨

海报设计师,涉足时尚品牌、杂志、书籍封面、电影海报等创作领域。为86358电影短片交流周等国内外多个电影节创作主视觉,制作《漫长的告白》国际版海报、《无境之兽》中文版译本封面、CineCina纽约华语电影节娄烨回顾展海报创作等。

吴青樾

纪录片导演,导演,摄影师。深度参与制作人文类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缺”》、《一级响应》等。

吴晓君

复旦大学广播电视系本科及硕士,现任职于优酷剧集评估中心。

夏昊

摄影作品包括《女他》、《艺术死了》、《特警队》、《怒水西流》等,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First青年电影展、蒙特利尔等国际A类电影节。

向月越

复旦大学戏剧与电影研究硕士,代表作《发条程》,现就职于阿里影业,在媒体制作行业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

刑乐怡

创意制片人,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科学专业和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创意制片专业,曾在中美两地多家电影发行及制作公司工作。制片作品包括短片《长河落日》、长片《我的天堂城市》,曾入选亚特兰大电影节等。

闫琨骜

编剧、导演、剪辑师、制片人。哥伦比亚大学导演MFA,2023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电影系。长片首作《八九点鈡》入选FIRST靑年影展产业放映年度入围。短片《夏日舞会》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短片单元、戛纳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周短名单。

杨茹

剧集|电影制片人,编剧;ZiCulture负责人;其参与并开发的长片曾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金鸡电影节获得多个奖项。

姚震宇

纽约大学Tisch学士与硕士。中文版《我,堂吉诃德》纽约首演导演,纽约原创戏剧节 MandarinWorks总导演,原创话剧《声的弥散》、《沙漠不是闭圈循环》及电影《失乐园》的编剧。NYFACity Artist Corps及NFFTY Editing Challenge一等奖获得者。

源根

导演,毕业于艾默生学院和AFI美国电影学院,短片《大厨》获学生奥斯卡奖、NOWNESS中国天才大奖等。入选迪士尼 LaunchPad导演计划并导演剧集《Dinner is Served)。

章漱凡

青年导演、编剧、剪辑师。硕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代表作《为你千千万万遍》、《丽莎》等。曾获全亚洲独立电影节最佳短片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剧情长片奖等。现任上海电影学院导演系教师。

张晓东

故事片《上海故事》制片人,话剧《基金经理》制作人,上海交大120周年校庆纪录片《上下铺》制片人、联合编导;曾任Franklin Templeton Sealand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

张玄

电影自媒体 [画外音voice_over_] 创立人,在韩国创立放映厂牌聚焦中韩青年电影人作品展映与交流,作为制片开发并制作过多部获奖短片。作品曾在亚洲各地电影节获得奖项及进入入围名单。

张玙妤

国际青年演员、导演,前日本铃木利贺SCOT剧团签约演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戏剧表演专业艺术硕士。曾参与英国皇家戏剧学院莎士比亚表演训练、铃木演员训练法、The Lucid Body演员训练等。

张云宜

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从事编剧行业至今;《赘婿》署名编剧之一。目前仍努力试图在行业内站稳脚跟,理解新人的困扰和纠结,希望帮助有志于编剧行业的同学找到前进的方向。

赵康登

纽约大学,曾任纽大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纽约华语电影节商务拓展部部长,纽约华语原创戏剧节发起人,纽约外百老汇华语音乐剧《我,堂吉诃德》副制作人,ACIST中国戏剧留学生协会商务拓展,BOND国际虚拟现场演出展执行制作人。

赵若冰

导演作品包括《四川好女人》、《妮妮,你那边几点了》、《维琪,我和她自己》等;《四川好女人》曾在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MoMa纪录片双周展,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等展映。

郑雅钰

独立短片制片人,作品包括《阿卜杜拉》;《深焦》、《澎湃》等媒体供稿人;南加州大学电影与媒体研究系博士;曾在国内外多个独立影展的策展团队工作。

郑玥

拥有超过10年的制片经验,担任制片人的长片电影《家庭简史》入围了包括圣丹斯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在内的多个国际顶级影展。

周圣崴

生于湖南长沙,代表作《女他》,《艺术死了》,《让我们相爱吧》,《完美之城》系列动画。

朱嘉琦

纪录片导演,作品曾在日本NHK电视台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播出。她的纪录片触及广泛的国际观众,展现了其出色的叙事能力和致力于揭示重要社会文化议题的决心。

祝新

处女作《漫游》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论坛单元、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单元等并获奖;第二部电影《未来信》在香港亚洲创投获得万众注艺大奖;他和团队的装置艺术《漫游小说集》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庄子

B站16万粉丝视频博主,全网1500万播放量;拥有四年制作互联网中短视频的创作经验。在此期间完成多次低成本视频策划以及拍摄,熟悉掌握自编自导自演自剪经验。

安键豪

制片人、二十八街影业创始人。安键豪致力于独立电影的开发与制作,通过发掘新生代创作者为华语电影注入新鲜血液。代表作《爱是一把枪》(威尼斯电影节获奖)、《草木人间》(大陆票房收益1.2亿)和《植物学家》(柏林电影节获奖)。

安娜

导演作品荣获奥斯汀电影节组委会颁发的最佳短片奖,该作品以其独特的创意和深刻的叙事风格获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此外,该作品还成功入围了圣路易斯国际电影节。

曾思敏

伦敦艺术大学传媒电影系毕业青年导演;漫威、华纳兄弟影业灯光电力师;英国二级电工证获得者;正在英国电影行业持续发展自我艺术创作与电影技术提高之路。

常河

纪录片导演,历任澎湃新闻副总编辑、梨视频副总裁/副总编、上海《东方早报》副主编。互联网纪录片平台“篝火故事”创办人。摄影作品《中国动物园》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荷赛奖”)自然环境类二等奖。

常智荣

知乎盐选专栏作家,创作小说多部,作品《未来商店》已出售影视版权,由北京土拨黍影业筹拍中。创作上海欢乐谷大型实景剧本杀《谜谷暗影》。

陈杰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硕士,上海电影评论学会成员,创作基于童年、记忆与家乡。编剧导演作品《沙市女儿》、《椿象》、《有关于婷》等。曾获教育部国家奖学金、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Cine next青年影展一等奖等奖项。

陈夏燕

在韩制片人,2016年至今,曾在SIDUS、Megabox、 CJENM韩国影视投资制作、发行公司任职。参与影视项目《消失的夜晚》、《老千3》、《狩猎的时间》 (Netflix)、《都市怪谈》(Netflix)、《狩猎》等作品的策划制作及其投资。

陈小雨

导演,编剧,毕业于多伦多电影学院制作系,2011年开始电影制作。完成院线电影长片《乘船而去》,获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最佳编剧奖及新人单元最佳导演奖提名、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

陈信源

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硕士,导演作品曾在金鸡百花电影节、澳门国际电影节、华语青年电影周、重庆青年电影展、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短片联展等国内外数十个电影节中获奖及入围,多次荣获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等奖项。

陈彦锴

导演,代表作有《痕迹在消亡》、《寒春》、《离岸潮》等,入围Hishorts!厦门短片周、ReelFocus、北京国际短片联展等。

仇晟

编剧、导演,淸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本科,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制作硕士,曾入选金马电影学院及柏林天才训练营。长片首作《郊区的鸟》获得FIRST最佳剧情长片,并入围瑞士洛迦诺电影节等。《生命之歌》获上海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眞人短片奖。

单佐龙

电影制片人、电影策展人及纪录片导演,创办荡麦影业;制片首作《路边野餐》于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马奖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等斩获诸多重要奖项;制片作品《地球最后的夜晚》入选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并全球发行。

Danni Hu-Yang

创作包括诗歌、剧本、舞台表演;表演登上过纽约 Judson Memorial Church 和 Dixon Place 等舞台;在不同社区开展工作坊,包括开放式写作、即兴表演、肢体语言研究、酷儿文化。

邓晓珍

美术指导,在观察与实践中得到独特的美学视野。以美术指导、副导演或纪实摄影等身份参与制作院线电影《乘船而去》,纪录片《走起!》和短片《回到现实》等。

董楠

她制作的作品曾被正式选入并展映于重要的文化活动,包括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和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节,因其艺术价值和跨文化吸引力获得广泛认可。

傅木兰

动画导演,合作品牌包括迪士尼动画、亚马逊、TEAM WANG DESIGN、BBC、可口可乐等。其独立制作的动画短片先后入围数十个国际电影节, 荣获BAFTA与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的多重奖项。

贺以柔

网络大电影《干将莫邪之英雄荣耀&雌雄双剑》,宝马微电影《神奇爸爸》,动画电影《美人鱼》及院线电影《超级莫莉》编剧、策划;曾作为电影开发专员参与《陆垚知马俐》、《建国大业》等院线电影。

洪榛怿

编剧、导演与制片人。导演编剧电影短片《分与离》2021年入围美国学生奥斯卡半决赛;作为制片人制作了长片电影《去看大海》,入围2022 HAF 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WIP入选计划;作为联合制片人制作了长片电影《所有忧伤的年轻人》。

华安

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曾任阿里文娱市场研究;纽约外百老汇音乐剧《pear garden opera house》编剧,乌镇戏剧节《零度可乐碎了》编剧、导演,创作音乐剧剧本《李清照》并入围上海大剧院孵化计划。

黄超

咔么租赁首席技术支持官,RED/佳能/索尼/ATOMOS等品牌技术支持官,MOVCAM特聘讲师;从事影视行业十余年,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为上百个拍摄团队提供专业器材拍摄方案。

黄树立

导演,摄影师。短片《当我望向你的时候》获得戛纳电影节酷儿棕榈奖,圣丹斯电影节短片评审团奖。短片《经过》入选柏林电影节。作为摄影师拍摄电影作品,《人海同游》入选鹿特丹电影节,《再见,乐园》获得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大奖。

黄悦

策展人、业余电影制片、咖啡师。耶鲁神学院宗教与文学硕士,CineCina纽约华语电影节策展人。2019年于上海成立方坛文化,投资出品《椒麻堂会》、《漫长的告白》、《白塔之光》、《改造日记》 (VR)等。

黄梓

在纽约大学艺术学院修完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后决定休学。他在学校创作的短片《彼岸》入选法国昂热电影节、北京独立影像展等影展。其首部长片《小伟》(原名:慕伶,一鸣,伟明)获得FIRST青年电影展评委会大奖。

蒋能杰

独立制片人、纪录片工作者、导演,棉花沙影像工作室 创始人。创作的题材有关注留守儿童、抗战老兵、尘肺病、心智障碍等群体。代表作《村小的孩子》、《矿民、马夫、尘肺病》。作品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国内外影展。

Justin Scholar

Justin Scholar 玉刻是一位来自纽约的制片人,毕业于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现在作为一名artist-in-residence居住于成都。

劳馨莹

《小晖和他的牛》导演,获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特别提及奖,致力于在电影中表达现实社会中人们难以⾔说的脆弱。

李德康

南京艺术学院,青年写作者。2022年《那桥·那水·那门》获巴塞罗那环球国际电影节最佳学生长片、提名荷兰新视野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长片等;2023年《风兮风兮归故乡》入围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青年影像盛典、搜狐靑幕导演扶持计划。

李佳怡

她出演的作品入围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青年原创短剧展演季等多个知名影视活动。

黎小锋

纪录片导演,博士,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主要作品《游神考》《遍地乌金》等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日本山形纪录片节等海内外影展参赛、获奖,入选釜山电影节 AND项目、CNEX基金等。

李昕元

复旦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任职于柠萌影业剧本中心管培生,串联市场、编剧和导演各方需求。

林见捷

编剧,导演,毕业于纽约大学Tisch 艺术学院电影制作 MFA。电影《家庭简史》入围2024年圣丹斯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是第一部同时入围这两大影展的华语首作。

林星辰

导演作品包括《流浪》、《深海孤独》等剧情短片,曾入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创作剧本《信鸟》并获得金鸡电影节首届创投大会腾讯影业“中国好故事”奖等。

凌零

原创音乐剧团队“茸熊有文化”创始人;音乐剧《斜杠进化论》编剧、作曲,入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华语音乐剧大赏、中国大戏院微戏剧等。

刘从容

檀国大学公演艺术学科研究生,电影杂志编辑,在韩国时参与过留学生创办的电影放映厂牌,策划并执行过多次电影相关的放映活动。

刘芳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独立编剧的长片电影剧本《驾!》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青年编剧扶持,并入围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终审,曾在上海多家影视传媒公司从事影视责编和剧本开发工作

刘竞宇

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迪拜艺术家黄金签证持有者;拍摄短片《锁梦》、《掘墓人》、纪录片《一条大河》等曾入围全球数十个电影节,包括A类电影节与奥斯卡认证电影节。

柳莺

电影自媒体深焦DeepFocus联合创始人,海外发行厂牌“视幻文化”主理人,参与包括《椒麻堂会》、《日光之下》等的制片及海外发行工作。2018年出品影片《漫游》入围釜山电影节新浪潮竞赛、柏林电影节等海内外电影节展。

呂博文

四川传媒学院,青年导演,导演作品获得First、西影春光等电影展奖项,生长于陕北延安,师从魏龙彪先生,系西安春光映画第八届毕业学子。

陆晨

导演拍摄的微电影短片《Ash烬》在New Era青年电影节等国际影节展出。作为导演和摄影指导等职务参与拍摄,与迪士尼、小米、RADO雷达表、GAP、Bilibili等品牌和公司有多项合作的经验。

陆地

曾任DNEG影视特效特效总监,参与作品《星际穿越》、《奇幻森林》获两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南加大及上海交大讲师。

呂诗雨

导演、编剧,布朗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本科,AFI美国电影学院MFA。短片《周日永恒》入选Short Shorts亚洲国际短片节、美国亚裔国际电影节。短片《永久居留》在NEW ERA青年电影季、英国电影节和阿姆斯特丹电影节荣获最佳短片。

南鑫

于2021年完成长片处女作《钓鱼》,入选了第16届first青年电影展“惊人首作”单元、第37届法国贝尔福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2023年拍摄的电影《去马厂》入围第17届first主竞赛剧情长片单元。

你的不秃头

社交媒体KOL,新锐短片导演;喜欢创作,享受用影像讲故事的过程。最开心的事是想出有意思的选题,最难受的是拍不出来。

倪佳楠

美国电影学院,EST N8销售主管,曾在大地影业以及Blue Box Financing工作。她为多部大制作影片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四海》、《虎妈》、以及《40 ACRES》(R.T.Thorne),《KILL OR BE KILLED》(Nick Zigler)等。独立制片人,曾获Sloan grants。

乔思雪

毕业于法国巴黎3IS国际电影学院;创作长片电影剧本《脐带》入选2019届FIRST创投会、香港国际电影节第二届HAF Film Lab,长片处女作《脐带》入围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 单元。

Scandar Copti

导演作品包括《Ajami》等剧情电影,曾获戛纳电影节最佳新人奖,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长片最终提名;纽约大学电影系教授;曾任多哈特里贝克电影节和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组委会。

师毓淇

青年导演,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进修班班主任、上海东方艺术进修学院表/导演教师、毓见戏剧研习工作室创始人。

Sophie Shi

香港理工大学英文系本科,从德勤香港注册会计师转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电影学院创意制片人硕士。目前就职于以发行亚裔/亚洲电影见长的 EST Studios,任采购部门主管;曾参与李安导演的李小龙传记电影的开发和多部HBO美剧制作。

苏夏一

常驻伦敦的艺术家,从事摄影、写作与电影方面的创作。她的艺术实践关注个人的精神体验,致力于探索生命的真相。私人与普遍、已知与未知、短暂与永恒,她的作品聚焦于多个层面上的交织地带。

孙宁

上海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作曲博士、音响导演硕士,上海电影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沉浸式空间艺术科技联盟理事、M-techFusion创始人。致力于作曲/电子音乐作曲、空间音频-跨媒体交互设计研究。

汤雯迪

纽约大学Tisch/Stern双学位项目,导演、编剧,纽约女性基金会赞助导演和BAFTA国际人才项目导演。导演作品曾入围包括SXSW,罗德岛电影节,挪威短片节等国际影展。最新作品《鱼缸Fishtank》是翠贝卡女性影人项目的获奖短片。

涂琳

导演、编剧,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艺术学院,美国西北大学影视戏剧写作研究生。短片《口腔溃疡》作为山一女导演短片扶植计划作品,入选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短片竞赛。

文琛

照明娱乐 Illumination Entertainment 电影顾问,上海市语协会员,美国科幻诗社和童书协会成员,曾任上海电视台主持人。

邬梦雨

海报设计师,涉足时尚品牌、杂志、书籍封面、电影海报等创作领域。为86358电影短片交流周等国内外多个电影节创作主视觉,制作《漫长的告白》国际版海报、《无境之兽》中文版译本封面、CineCina纽约华语电影节娄烨回顾展海报创作等。

吴青樾

纪录片导演,导演,摄影师。深度参与制作人文类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缺”》、《一级响应》等。

吴晓君

复旦大学广播电视系本科及硕士,现任职于优酷剧集评估中心。

夏昊

摄影作品包括《女他》、《艺术死了》、《特警队》、《怒水西流》等,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First青年电影展、蒙特利尔等国际A类电影节。

向月越

复旦大学戏剧与电影研究硕士,代表作《发条程》,现就职于阿里影业,在媒体制作行业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

刑乐怡

创意制片人,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科学专业和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创意制片专业,曾在中美两地多家电影发行及制作公司工作。制片作品包括短片《长河落日》、长片《我的天堂城市》,曾入选亚特兰大电影节等。

闫琨骜

编剧、导演、剪辑师、制片人。哥伦比亚大学导演MFA,2023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电影系。长片首作《八九点鈡》入选FIRST靑年影展产业放映年度入围。短片《夏日舞会》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短片单元、戛纳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周短名单。

杨茹

剧集|电影制片人,编剧;ZiCulture负责人;其参与并开发的长片曾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金鸡电影节获得多个奖项。

姚震宇

纽约大学Tisch学士与硕士。中文版《我,堂吉诃德》纽约首演导演,纽约原创戏剧节 MandarinWorks总导演,原创话剧《声的弥散》、《沙漠不是闭圈循环》及电影《失乐园》的编剧。NYFACity Artist Corps及NFFTY Editing Challenge一等奖获得者。

源根

导演,毕业于艾默生学院和AFI美国电影学院,短片《大厨》获学生奥斯卡奖、NOWNESS中国天才大奖等。入选迪士尼 LaunchPad导演计划并导演剧集《Dinner is Served)。

章漱凡

青年导演、编剧、剪辑师。硕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代表作《为你千千万万遍》、《丽莎》等。曾获全亚洲独立电影节最佳短片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剧情长片奖等。现任上海电影学院导演系教师。

张晓东

故事片《上海故事》制片人,话剧《基金经理》制作人,上海交大120周年校庆纪录片《上下铺》制片人、联合编导;曾任Franklin Templeton Sealand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

张玄

电影自媒体 [画外音voice_over_] 创立人,在韩国创立放映厂牌聚焦中韩青年电影人作品展映与交流,作为制片开发并制作过多部获奖短片。作品曾在亚洲各地电影节获得奖项及进入入围名单。

张玙妤

国际青年演员、导演,前日本铃木利贺SCOT剧团签约演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戏剧表演专业艺术硕士。曾参与英国皇家戏剧学院莎士比亚表演训练、铃木演员训练法、The Lucid Body演员训练等。

张云宜

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从事编剧行业至今;《赘婿》署名编剧之一。目前仍努力试图在行业内站稳脚跟,理解新人的困扰和纠结,希望帮助有志于编剧行业的同学找到前进的方向。

赵康登

纽约大学,曾任纽大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纽约华语电影节商务拓展部部长,纽约华语原创戏剧节发起人,纽约外百老汇华语音乐剧《我,堂吉诃德》副制作人,ACIST中国戏剧留学生协会商务拓展,BOND国际虚拟现场演出展执行制作人。

赵若冰

导演作品包括《四川好女人》、《妮妮,你那边几点了》、《维琪,我和她自己》等;《四川好女人》曾在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MoMa纪录片双周展,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等展映。

郑雅钰

独立短片制片人,作品包括《阿卜杜拉》;《深焦》、《澎湃》等媒体供稿人;南加州大学电影与媒体研究系博士;曾在国内外多个独立影展的策展团队工作。

郑玥

拥有超过10年的制片经验,担任制片人的长片电影《家庭简史》入围了包括圣丹斯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在内的多个国际顶级影展。

周圣崴

生于湖南长沙,代表作《女他》,《艺术死了》,《让我们相爱吧》,《完美之城》系列动画。

朱嘉琦

纪录片导演,作品曾在日本NHK电视台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播出。她的纪录片触及广泛的国际观众,展现了其出色的叙事能力和致力于揭示重要社会文化议题的决心。

祝新

处女作《漫游》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论坛单元、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单元等并获奖;第二部电影《未来信》在香港亚洲创投获得万众注艺大奖;他和团队的装置艺术《漫游小说集》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庄子

B站16万粉丝视频博主,全网1500万播放量;拥有四年制作互联网中短视频的创作经验。在此期间完成多次低成本视频策划以及拍摄,熟悉掌握自编自导自演自剪经验。

参赛者

七年时间,filMarathon先后集结了来自300+所国内外知名高校与跨行业的青年创作者
  • 国内外知名院校的电影专业在读学生
  • 想要尝试电影制作的不同专业高校学生
  • 渴望探索自己兴趣的跨行业创作者

48小时电影马拉松是一个让人想想就心潮澎湃的比赛!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和一群有同样热情爱好的人,一起无间隙相处、碰撞、大笑,同时疯狂找间隙睡觉的一次奇妙旅程。

--- Rence

这个活动真的是参加了就绝对不会后悔。看见了很多有才华的人,有趣的点子,以及引人深思的问题。是真的感觉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在这个平台上被鼓励、产生碰撞和火花,确确实实被感动到了,是被参赛者的热情与真心,也是被主办方的真挚与周到。

--- 肖黎钧

惊叹于最后的观影会,优秀的作品真的很多!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东西想表达出来,同时表达主题的方式都很独特!看完作品后每个人会有自己的理解,再听主创们分享创作理念和背后的过程,又是不同的感受。

--- 一青

太奇妙的经历了!和第一次见面的小伙伴一起度过日夜颠倒的48小时。大家都是第一次尝试拍摄一个完整的微电影:六个人互相帮助着,完成了第一次写剧本、第一次画分镜、第一次拍摄、第一次表演和第一次肝后期。绝对是会终生难忘的回忆。

--- Camélia

历史回顾

4000+ 参赛者

800+ 限时作品

45 大师课程

25 现场观影

第一届

2018

起航

我们试探性地在一个基础粉丝为0的新公众号上,小心翼翼地发出了一封征集令。 意料之外,带着对filMarathon的热情,前来咨询的小伙伴们加爆了报名小助手的微信。 所以,我们意识到“就算赔钱也要把filMarathon做下去,不能对不起大家的期待。”

第二届

2019

成长

我们逐渐被更多人看到,报名人数接近翻倍,也有感兴趣的小伙伴主动找到我们,希望加入成为志愿者。 filMarathon开始有了影视相关的赞助商,也找到了与我们理念相符的放映场地。 而在横跨4个不同时区上学的filMarathon主创们,终于“在网友两年后,一起吃了顿羊肉串。”

第三届

2020

坚持

面临突如其来的疫情,线下活动难以开展,我们一度想到放弃,可面对公众号后台不停收到的往届参赛者咨询,没人开得了口。 最终,在距离比赛仅仅一个月的时候,我们决定将活动改为线上,并规定短片制作仅由1位主创完成; 同时增添了剧本比赛,也在思南书局的支持下完成了2场线下剧本阅读会。 底线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出活动取消这四个字。”

第四届

2021

再出发

虽然疫情还没有完全远离我们,但在上海有力的防疫措施下,经过慎重讨论,我们决定重启线下活动。 做足了防疫准备的我们,不但举办了赛前聚会、实操培训和短片主创问答会,还把闭幕式搬进了imax 电影院! 在现场,我们和所有参赛者一样开心,因为“filMarathon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为了让(热爱电影的)大家面对面地产生交集和交流。”

第五届

2022

「向光而行」

时间停摆的一年,我们不得不追问自己,创作的意义,仅仅只是娱乐消遣么? 当大家疲于日常的漩涡黎,渐渐忘了前行的方向,我们想成为一个小小的等他,微弱却坚定地发光发热,照亮远方的路,和同行者的脸庞; “剧本汇”、“影像诗”、“创投营”重新定义了这个平台,我们不满足于只做一场比赛,链接、启蒙、陪伴,更是filMarathon存在的意义。